邵氏片库
导演

胡金铨原籍河北邯郸,出生于1932年4月的北京。受工笔画师母亲的影响,胡金铨自幼对美术及设计甚有兴趣,并就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院学习绘画。胡氏1949年举家移居香港,曾当校对、撰稿、广告画家等工作。胡于1952年加入长城电影公司任美工,曾演出他的第一部电影《笑声泪痕》(1955),及后演出的《长巷》(1956)、《雪里红》(1956)及《金凤》(1956)等令他广为人所知,正式开始他的银色旅途。

胡金铨与当时邵氏名导演李翰祥为莫逆之交,在他的引荐下,胡于1958年加入邵氏公司当演员和编剧,而他首部编写的作品《花田错》(1960)乃由同名京剧改编,奠定他在黄梅调片中的地位。其后的两年,胡金铨再协助李翰祥执导两出黄梅调经典之作《玉堂春》(1962)及《梁山伯与祝英台》(1962)(胡乃助导)。

胡金铨第一部由他独担编剧及导演之大任乃其于1964年拍的《大地儿女》,以抗日历史为背景,初试啼声便获一致好评,更于1966年第四届金马奖囊括三大奖项,分别是最佳编剧、最佳剪接及最佳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 1966年,胡氏编导的《大醉侠》为他在演艺事业揭开新的一页,他利用开创的武侠意念,揉合新颖的拍摄技巧,为当时「刚阳」武侠片以外开辟另一武侠片新风格,以虚幻阴柔为主,着重武功的内心层次,武打场面富想像力及艺术美。胡氏的「阴柔」武侠与张彻的「刚阳」的暴力美学,令邵氏成为当时武侠片的「霸主」。

《大醉侠》后,胡氏便离开了邵氏,赴台拍摄另一叫好叫座之作《龙门客栈》(1967)。此片无论是编、导、演,以至表现的精神面貌,均与《大醉侠》非常相似,被认为《大》之下集,而此片亦获得第六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及最佳导演奖。其后的《侠女》(1971)、《迎春阁之风波》(1973)、《忠烈图》(1975)、《空山灵雨》(1979)及《山中传奇》(1979)等均保持了他的风格,不同的是后期的作品加入了很多哲学及玄学的元素,提升电影的思想空间。

论胡氏作品之最大特色,当首推其推崇的「侠女」形象,一改当时流行武侠片「红颜祸水」的观念。在胡氏镜头下,《大醉侠》的郑佩佩、《龙门客栈》的上官灵凤、《侠女》的徐枫等,全都是女扮男装,身手敏捷,动作优美矫捷,将「女侠」的典范活现在银幕之上。

在众多导演中,胡氏可说是最多才多艺的一位。他不只能编、能导、能演,他更会参与其他幕后制作,如剪接、美术、布景,以至编曲谱词等… 因他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在不少电影中均曾参与美术及剪接的制作,故他的作品极富美感。

胡金铨并非是「多产导演」,终其一生只拍下十多部电影,相较邵氏一众导演,当然是比下去。然他每一出作品均是出色之作,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虽然胡氏之电影并非所有是「卖座保证」,但他却与各大国际电影奖项结下了不解缘。打从他第一部独立编导的《大地儿女》开始,他便获奖无数,如《龙门客栈》囊括金马奖两大奖项;《侠女》(1971)获得第28届法国康城电影节综合技术奖;《忠烈图》(1975)获1975年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杰出贡献奖及被英国一著名电影杂志选为年度五大导演之一;《山中传奇》(1979)一片更荣获1979年第十六届金马奖之优等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美术设计等六项大奖,成绩靡然。另同年作品《空山灵雨》更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先后参加世界各地之影展。而他后期的《天下第一》(1983)及《大轮回》(1984)等,亦为他带来不少荣耀。

胡氏于1997年1月13日于台湾荣民总医院与世长辞。胡金铨在电影的成就被一致的肯定。香港电影导演会于1993年曾向胡氏颁发终生成就奖。另外,在1997年第三十四届金马奖中,大会追颁终生成就纪念奖给这位为艺术、为电影献上一生的「电影人」—胡金铨先生。

天映邵氏片库中的胡金铨电影作品
(以下列出之年份为电影上映及制作年份)

玉堂春 (1962)
大地儿女 (1964)
大醉侠 (1966)

   
下载目录
姓名
电邮地址
 
 
© 2010 Celestial Pictures Limited. 版权所有.   权利及私隐   |   网页指南